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翦伯赞

字体:16+-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1919年在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任常德中学教员。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经济学。1926年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的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1937年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1946年任大夏大学教授、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主编《大学月刊》。1947年赴香港主编《文汇报》“史地”副刊。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中国新史学会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后又兼任中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并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等。著作有《中国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先秦史》等。

翦伯赞与陶行知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在重庆期间曾担任育才学校的兼职教授,与陶行知有共事之谊。本卷收录的《我和行知先生》一文是当时各界人士悼念陶行知文章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以叙事的手法回顾了作者与陶行知生前交往的细节,穿插很多两人以往的对话,细节中展示着真实,文字中流淌着深情。文章写的是一对友人之间的点滴交往,但凸显的是陶行知为友人排忧解难的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文章通过不同的事例刻画陶行知智者、仁者、勇者、圣者的形象,展示了一位教育家之外的更具生活气息的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