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1999年6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对我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新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方针。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关键要靠全党全民和学校师生认真领会,身体力行,同时如能学习和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贯彻执行决定将会更有补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其实质来看是相一致的,都坚决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应试教育,主张教育与生活、与社会、与劳动相结合,实施普及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生教育,充分发展人的素质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民大众教育的规律性,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从教的经验教训结晶和理论上的升华,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正因为如此,江泽民总书记号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李岚清副总理也指出“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为办好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做贡献”。[2]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包容宏富,本文仅就下列几个主要方面,做粗略介绍。一 、对于培养目标,要阐明旨在提高素质的思想内涵:陶行知先生为防止对他提出的培养目标有误解,特别重视阐明与传统应试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素质上有不同的界限。一是指出生活教育是“不教人升官发财”,当统治者,做“人上人”,“只教中国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这种主人,“即使有人出来做官,他是要来服侍农人和工人”[3]的,他是工农的服务员,是“人中人”[4]。他的教育目的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二是指出所要培养的“人中人”、“主人”、“真人”,在品德素质方面,既要具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更要具有真善美的品德。他反对他的二儿子陶晓光搞假证书、假学历,告诫说:“要追求真理做真人”,“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5]”,他要培养的是能够在“劳力上劳心”,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陶先生注意从素质要求上对生活教育培养目标与传统应试教育目标有不同的阐释,对于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因为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不良的影响,有些人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仍从传统应试角度看待现在的培养目标,“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现在需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培养目标要予以明确的内涵,防止发生歧义:一是要指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公民,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与应试教育那种读书为了做官有根本性质的不同;二是不能为应试而施教,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健康体魄、高度文化素养和能够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在教育内容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要重视特殊才能素质的培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内容不是应试需要什么教什么,而是以人们生活需要为内容。由于生活是全面的,每个人都要过生活,所以要给予每个学生全面的生活教育。他认为,人类生活有健康、劳动、科学、艺术和改造社会等生活,就要进行健康、劳动、科学、艺术和改造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他提倡的全面教育,是“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6]他在育才学校开展的“每天四问”,就是向每个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具体实践。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要问自己四问:第一句,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7]陶先生在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主张将一般的基础教育与特殊的基础教育相结合。育才学校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安排的,不仅有统一的课程表,分班向全体学生进行文化基础教育,还按学生特有的才能,分成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科学等六个专业组,进行特殊的基础教育。陶先生将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全面教育与特殊才能教育结合起来了,使学生的素质和才能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教育奇迹。到育才学校讲授过通史课的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此大加赞赏:“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自己作曲、作歌;能够写生、速写;能够画出星宿的图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