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生活教育理论——“中国新教育的基石”
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的一种科学的大教育观,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学说。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1891—1946)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吸收了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为中国新教育放下了一块奠基石”。[2]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就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这种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畅游不已,“鸟到树林”自由飞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荣,“一天新似一天”。[3]
生活教育对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每一个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活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如露水,“无声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似“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生活教育之妙也就在这里,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近山识鸟音,傍水知鱼性”,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就是生活对人所起的一种教育作用,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客观规律的。生活教育,你承认它,可以为你所用,你忽视它,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我们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形吗?有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却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坚强,而有的人却气馁了;在优越的条件里,有人进步很快,有人却蜕化堕落了,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陶行知重视生活对人的教育作用,然而,他所说的“生活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生活,包括生产劳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文化活动,以及人类本身的延年益寿、传宗接代在内的人类的一切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善人类自身的实践;“生活教育”却是一个自觉的范畴,不只是指自然状态的生活对人的自发影响。作为生活教育主体的人,也绝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它既承认社会对人的巨大影响,又肯定人的主观的积极的能动性,是一种奋发进取、开拓创造的教育学说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