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社会资本:解读陶行知的新视角[1]

字体:16+-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早年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后经校长英国人唐进贤帮助入南京金陵大学就读。1914年,陶行知金陵大学毕业之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和都市总监学务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教授。随后,陶行知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并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一职。1927年,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推行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实现了其人生事业的第一个辉煌。1932年陶行知开始于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等组织,推行小先生制,提倡即知即传,进行文化扫盲运动。1936年至1938年,陶行知赴海外宣传国内抗日情形,推行国民外交,帮助海外诸国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争取了诸多海外援助。1938年归国后,他开始着手筹办难童学校,并于次年在重庆创设育才学校。此外,他还于1945年与李公朴一同创办了社会大学,为广大的社会青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1946年7月25日,因为民主事业奔走呼号劳累过度,陶行知突发脑溢血去世。

陶行知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十五年,但他始终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胸怀振兴中华的理想,激励与启迪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他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还涉及民主斗争、人口统制、科学普及、新文字推广、大众诗歌以及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逝世后,毛泽东赞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认为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褒其是“万世师表”;董必武誉其是“当今一圣人”;郭沫若则将其与孔子并论,认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早在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克伯屈教授就对晓庄学校赞誉有加:“如大家肯努力,恐一百年以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这就是教育革命的策源地!”[2]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中国研究所前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认为:“陶行知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3]2007年,美国知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及教育学教授大卫·汉森(David T.Hansen)在他主编出版的Ethical Visions of Education:Philosophies in Practice (《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一书中,介绍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其中,唯一的中国教育思想家就是陶行知,并与杜威、蒙台梭利等世界著名教育家并列,足见陶行知在国际学术界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