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童富勇

字体:16+-

童富勇,1960年生于宁海。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浙派名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负责人和首批专家;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高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浙江省政府教育督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现代教育理论、中小学管理。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教育发展研究》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10余部,其中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著作有:《陶行知传》《新农村新陶行知》《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等。

本文选取了童富勇的《陶行知传》的节选部分和《陶行知研究综述(1927—199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若干特色》两篇论文。

在《陶行知传》中,作者全面分析了陶行知的成长经历以及活动思想等。

在《陶行知研究综述(1927—1991)》中,作者对建构后“陶研”的曲折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最后得出五点结论:第一,单纯从理论探讨,转到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实验和改革,建立了一批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第二,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基金会,有了陶行知研究的组织机构、理论研究机构、经济保障机构及出版发行机构;第三,对陶行知政治、教育诸方面的评价,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阐述、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的一面,对生活教育理论中消极的因素,则很少有人提及;第四,国外学者对陶行知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现了一大批国内外“陶学”专家;第五,陶行知研究中开始并且已经出现陶行知所批判的“书呆式”“教条式”的研究,把陶行知打扮成当代的“孔圣人”,为研究而研究,为写作而写作,为歌颂而歌颂的倾向开始抬头。这是陶行知先生本人九泉之下极不愿看到的现象,必须引起陶行知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