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八卷)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帮助[1]

字体:16+-

当结束我在中国的教育生涯之际,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欣慰和深沉的感激。在即将离开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我的许多朋友们时,我的心情又显得十分沉重。

1986年,我来到南京。进香港对中国学生英语教学23年之后,到南京来任教只不过是我的生活与工作的继续。和到处都是水泥建筑的香港相比,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的南京,真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我就在这里开始了教学。我以充沛的精力,昂扬的斗志,并带着新的美好希望,迎接新战斗。

很难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我在南京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们对我教学上的配合和促进;同事们和我一起对教育理论与教育方针的热烈讨论;还有许许多多朋友给予我的真挚的友情;当我手腕骨折后,本校晓园(外籍教师的宿舍——编者注)工作人员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还有校外办许扬华先生为我们组织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旅游观光,以及我几次获奖的情景,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值得我珍惜的美好回忆。

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是访问晓庄师范的那一天。外语学校中师班的学生陪我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过去,我对陶先生认识很肤浅,那天,我了解了陶先生的生平、他的理想、他的教育方针。我觉得陶先生很多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是相吻合的。于是,我萌发了想更多地了解陶先生的愿望。回校后,我下决心,进一步研究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在我上课时,是与学生们谈论陶先生的好机会,我好像自己也成了学生。我从同学们热爱陶先生的感情中,领会了不少陶先生的精神。

我学陶的“专业”教师是张一之先生,是他帮助我深入研究陶行知著作,进一步理解陶先生思想的,他给了我一些有关的书籍,我尽自己的努力,去读那些中文版的陶行知著作。在我的教学日志里,夹着陶行知语录的书签,在我的玻璃台板下,是一页陶行知书言的印刷件。张一之先生是一位离休教师,曾任过校长。陶行知先生是他的老师。每当张先生与我谈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事业与献身精神时,总是充满热忱,这使我心潮澎湃。每次拜访张先生时,他都要帮助我学习陶行知著作,使我对陶先生的思想有更深刻的领悟。张一之先生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给我写了一幅陶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把它裱装后挂在墙上。这句话是我每天走向课堂、鼓舞我献身教育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