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

砥砺前行

字体:16+-

“**”期间,聋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虽然受到了影响,期间也停了课,但学校的老师还正常上班。

1967年复课后还出现了“出去办学”的活动,北京市的四所聋哑学校[1]都要派人到郊区去,解决农村聋哑儿童的上学问题。当时,一聋去了平谷,二聋去了延庆,三聋去了怀柔,四聋去了房山。二聋去了延庆县山沟里的四海公社。当时学校轮流派去一些年轻老师,我也去了,还在那儿开了现场会。那时候北京的交通很不方便,每次我们从城区到四海公社,都要先从德胜门坐公交车到延庆,在延庆招待所住一宿,第二天早晨再坐公交车到四海公社,前后得走一天多的时间,后来我们在那里成立了“四海班”。

20世纪70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为了学习各地聋校的经验,北京市四所聋校教导处的负责人(我是二聋教导处负责人)、四个军代表或工宣队代表,组成了一个学习团,到南方各地去学习。当时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票,只在六天之内有效。为了节省经费又尽可能多参观几个地方,我们先从北京到石家庄,然后到郑州,在郑州停一天,联系好当地的学校之后,马上去了解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看了之后晚上再坐车到武汉,在武汉停一天,然后去长沙,在长沙再停一天,最后到广州,到广州时正好是有效期的最后一天。这样奔波是很辛苦的,回来的时候我们由广州到杭州,再到上海、南京、济南,最后回到北京。回来之后的报告是我写的,我现在还保留着。

了解各地聋校的复课情况,对我思想上的影响很大,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使我和全国好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联系上了。到上海的时候,我再次见到银春铭,我们从苏联回国以后好长时间都没有见过面。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在上海停留的那天晚上,我们就在参观学校的教室里用桌子拼成通铺睡了一宿,第二天继续参观学校。那时候出差没那么多经费,基本上就只有来回的火车票钱,夏天能睡教室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