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三课时,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其开发与实施,既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开创了弹性的空间,但是也让许多老师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督导、校本开发的三级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学科课程处于并列地位,共同发挥着育人的功效。如图6-1所示。
图6-1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不以知识为中心,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没有教材的新课程,中小学老师该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大领域该如何把握和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为基础,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实际,在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特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所以,课程的实施一直面临着老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课程内容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国内出现得较晚,但是它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却早已实施,并且显示出了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