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1.思想顾虑
首先是教师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客观上讲,组织一堂活动教学要比组织一节常规课堂教学复杂得多,往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有一部分教师知难而退,不愿操心费神。
其次是教师行动上的瞻前顾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特别是校外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学生的安全如何保障,活动时间如何保证,活动必要的经费如何落实,活动场所怎样选择,如何争取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家长是否放心,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周密思考,科学安排,而这往往也使部分教师顾虑重重,行动上瞻前顾后。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尚未构建起来,机制上还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活动安全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活动的风险自然比其他在校内的课程大得多。最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分散活动、个体活动时间。而且很多小学班额偏大,也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带来了管理上的空白。
3.内容整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的原则之一是整合性。我们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主要内容和载体,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方法,把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作为必要的手段。但是,怎样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课程资源把内容系统地组织起来,还需要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来探索。
4.评价难度
评价是本课程较为薄弱的环节,短时间内转变观念、拿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确有难度。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要是关注过程的学习活动,评价量规难以制定;再者很多学校班额偏大,如何既保证评价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提高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实效性,不因为学生过多带来评价操作困难减弱评价的功效,又不致使教师负担过重。另外,由于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还不够,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缺乏评价的导向,家长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存在许多顾虑:担心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的推行与制度支持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常态”进行和深层次开展,也影响着教师尝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