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普通的、未经加工的备用材料提升为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课程资源的分析不能任意为之,很多候选素材只有在经过科学分析、统整之后才能构成课程资源,分析校本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尽量符合因地制宜、开放生成、突出重点、系统优化四个原则。
(一)因地制宜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要遵循地方文化资源环境差异,也体现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区及校内的课程资源优势,是有效达成校本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课程开发者可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地理、自然条件等角度充分了解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判断何种资源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素材来源或有利条件,既要避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遭到闲置与浪费,也必须保证所选的课程资源能够贴近学校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环境。此外,课程资源的分析还需要运用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开发者只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才能掌握各种课程素材的性质与特点、搭建连接课程目标与当地文化之间的桥梁。
(二)开放生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有开放的心态,从资源类型、资源获取途径到时间空间、真实虚拟都能被纳入到课程资源搜索对象,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各个方面的资源。与此同时,课程资源开发中更需要生成和创造,要提升教师的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善于利用现有条件来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而且,更要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为校本课程生成新的资源。如教师为校本课程实施所设计的学习单、工作纸,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师生互动中生成的调查问题、思维导图都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