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内容的筛选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加工、组织等一系列工作。如有学者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四个基本环节[21]: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取向之关系,即确定作为课程内容的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三者之间之关系;确定课程内容,即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例如,查特斯(Charters)在《课程编制》中指出,课程开发涉及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评价等序列性活动,具体分为七个步骤:通过生活分析确定课程目标;依据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的理想和活动;对理想与活动按重要性排序;强调对儿童有价值的理想与活动;确定必须且能够在学校获得的理想和活动;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方法;按照儿童心理特征组织理想与活动。查特斯强调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决定作用,进而将目标转化为课程内容的理想和活动,即可观察的结果的目标,并指出这些内容要经由教师、专家投票或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还要按重要性和价值高低排序等。
在梳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将校本课程内容筛选模式归纳为以下四个环节:澄清学校教育哲学;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依据校本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目标选取恰当的课程内容;依据重要性和可行性原则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一)澄清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哲学的澄清通常是伴随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切实开展而逐渐完成的,是校长及师生对学校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等的主动思考,通过对学校教育人员教育理念的哲学分析、过滤和筛选,逐步认清学校发展形势,确立适合本校实际和有利于本校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并逐步达成共识,成为一个团体的哲学信奉,体现一致性和统一性。学校教育哲学又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产生方向引领和规范指导的作用。具体到校本课程实践中,教育哲学的澄清对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觉醒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