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本课程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方式

字体:16+-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学生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种各样的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如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另类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动态评价、多元智能评价、成功智力评价等,可谓异彩纷呈。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及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宜采取多元化方式,收集学生学习结果与平时学习情形的表现资料,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成长,同时注重质与量的评价,兼重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在此介绍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动态评价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不仅符合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更契合校本课程情境性、动态性、灵活性的特性,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运用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1.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作为对人的工作潜能进行评价的一种手段,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运用于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例如,在非言语的心理测试中,主试者通过观察被试者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其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雇员在完成一项特殊任务时的表现来对雇员的工作做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教育评价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六七十年代以后,表现性评价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内外基础教育评价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学习成果等进行的实际考查。[18]它通过可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重在考查一个人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或者使用有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一个人对有关知识信息的积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