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鲍传友“以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专题讲座的反思
如今,在学校管理的各类考评中,有一类问题总是高频率地出现:学校规划、决策总是被“束之高阁”,或是出现教授剖析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
一、为什么管理者的意愿达成度低
一是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广大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成为被管理者,成为传递学校领导命令的工具和符号,而不是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其积极性与创造性难以发挥。管理者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教学,让教师来参与管理是不务正业,会冲淡教学;还认为教师对管理工作热情不高,无法调动他们的管理热情。这其实是极大的误区。心理学家曾经分析过,每个人都有完善自我、获得肯定的需要,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是管理手段单一,考评体制不合理。管理上热衷量化评价,制定一些条条框框,对教师考核评价数字化,使得教师难以轻松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要知道,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工作中一些不易量化的部分硬做量化打分的处理,甚至用许多硬性规定卡教师,只会扼杀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日益平庸。这些规定无疑是把教师当作实现学校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的多元发展,也使学校陷入发展的困境。
二、切实明晰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明确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并不是停留在理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有重要作用的管理理念。强调人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促进管理中人的发展,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目的。人的能动性和才干,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管理使人的自身得到发展,是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本性,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求,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学校管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