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有一个叫王戎的小孩,有一天,他和伙伴到村外玩,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的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看上去很好吃。几个跑得快的孩子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并招呼王戎:“你怎么不上来?”王戎摆摆手说:“这棵树上的李子苦涩,不好吃。”树上的几个孩子每人摘了一个李子尝了一口,又苦又涩,就奇怪地问:“你又没吃过,怎么知道?”王戎说:“在这儿过路的人很多,要是甜的,早就吃光了,怎么会等我们来摘呢?”大家听了都很佩服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做事情要思考在先。
“思”是格物,追寻事物的真理;“考”是敲击,察以辨,以审,以有所得。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对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
对于我,一个行走在教育领域的人,“思考”一直如影随形。十多年的基层教师岗位,我教遍了小学的各个学科,思考着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后又有十几年的中层领导岗位经历,思考着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做了校长后,我又思考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刚入行时的懵懂,到青年时的茫然,再到中年时的冷静,在不断的思考中,我始终没有磨灭的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因此屏蔽了所有的不快与失落。詹姆斯·艾伦曾说过:“当一个人进行思考时,他就因此而存在。”正如一株植物是从一颗种子生长而来的一样,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从其自身潜伏着的思想中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播撒有用的种子,那么无用的野草的种子就会在其中生根发芽,不断蔓延,并占据阳光与土壤。“思考”就如同园丁照料花园,除去所有错误、无用和肮脏的思想之野草,同时仔细地培养正确、有用和纯洁的思想之鲜花和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