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本章故事中的关键时刻,都经历了共同的教育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而心灵导师的洞见帮我们惊奇地发现,当教师超越小我情绪和思维的局限,全神贯注于当下,让自己处于毫无恐惧、轻灵、平和、优雅的状态,这扎根当下定境的“爱”就有了超越的力量,就会自然流向学生,并且容易被学生感受和接收到。
比如,当崔老师认识到,之所以一开始不能贴近学生的真情实感,没有理解到这攻击性很强的六岁女孩内心实际承受的巨大恐惧,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是自己内心恐惧盈的挑战;当刘老师意识到,是自己内心的担心恐惧使得不由自主地去回避“问题学生”,而自己静下来则自然感染到问题学生在改变;当任老师展示一触即发的冲突被巧妙化解的各种关键时刻,诠释着教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忍”、乐得糊涂的宽容、自然散发的适时关爱意外地唤醒了学生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当下关键时刻,都让人回味无穷。
确实,只有教师的内心“与当下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不抗拒’的关系……当你的行动是基于内在与当下时刻的和谐一致时,你的行动会被生命本身的智性赋予更多力量”[7]教师才能够以轻灵警觉平和的心态,即席涌出更多洞悉事实真相的智慧,愿意为学生付出的爱心,也会因活跃的生命本质赋予更多感染力量,更可能用“爱”拨亮学生的自性之光,通过爱让师生更多体验到存在喜悦。
一 “爱”属于当下祥和的心灵
杨雪松老师靠什么力量转化了那难以想象的顽劣学生?确实,正如杨老师自己理解的,是靠“爱”的力量。然而,很多老师会苦恼,学生就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比如这位学生的前任班主任被折腾得频频晕倒在教室,不能够简单地说是因为缺乏爱。挨这位学生及其家长骂或打的其他教师也未必仅仅是不想施予爱。更多的可能是内心的恐惧让爱失色。因此,最值得我们深层探究的问题是,杨老师发挥了自身什么优势让这种爱的力量进入到极端顽劣的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