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训练有素的行为
对美国和中国中学生做了这样一个试验:问——公园地板上有纸屑你该怎么办?中国孩子具有高度统一的答案——将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而美国孩子却有三种回答——若纸屑少我就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若纸屑较多,我就到公园管理部门去告公园的清洁工不负责任;若纸屑很多,我就到环保部门控告公园的管理部门,其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事后将这批孩子带到故意放了些纸屑在地上的公园玩耍,结果呢?没有一个中国孩子将纸屑捡起来。
由此可见,只有训练有素的理念,没有训练有素的行为,理念与行为不统一是不会有良好的结果的。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的反思又使课程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同样,不断变化的课程对教师的发展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使每所高中学校、每位高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高中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高中新课改需要的新理念,还要改变高中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重建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这些新的问题都是高中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
(1)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英国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课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课程由这四个因素组成,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所学校、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个“生态系统”,就有多少种课程。也就是说,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教材,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包括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是课程实施的工具,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么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主要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建构上除了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外,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因此,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