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和动力,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有引发行为、指引方向、集中注意、增加活力和强化的作用。学习动机的性质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它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或意向与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现象,其心理成分复杂多变,但其中最主要、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自觉学习的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心理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培养、激发和引导,使学生保持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正视基于成长需要的学习动机,消除和转化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体味教师对自身学习动机激发方法的同时,学会凭借自身的力量,主动地激发自我的学习动机。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探究认识或参与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具有稳定性,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未必一定能发展为兴趣,而一旦形成了兴趣,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动机的产生。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有一种力求认识的心理倾向,并伴随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在现实中,凡是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学习行为往往非常积极、主动,渴望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渴望探索认识世界,发展自己,能够排除一切干扰,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学习活动中。高尚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以求得发展的一种动力,而且由于它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还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的精神。一个人如能从心理情感上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愉悦的事,真正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就一定能学有所得。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A.L.Lasarus)的研究也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的成绩相比,显出更占优势。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与智力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兴趣更为重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把它们引导到学习上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在乐趣,享受到内在的心灵满足的精神愉悦,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发自内心地热爱和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