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和发展永远处于过程之中。人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决定了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趋于成人、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人的成长总是“在路上”,直到生命的尽头。这就是人类能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学生只有学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终身学习的动力与能力,才能逐步趋向于成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天地间大写的人。因此,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乃是人的完善,“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命在其中的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1],使个体能“自我肯定”“自我独立”,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担负起“在实现集体命运过程中的责任”,具备高尚、独立的人格,使“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实现自身作为“人”,而不是生产手段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点,教育就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就有必要使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同时,使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会在人类崇高的价值观指导下,日臻完善,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要想使学生学会完善自我,成就自己的人格,就需要让学生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学会自我调控,进而学会自我塑造、自我开发潜能,以使自身获得最充分、最完善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在教师帮助下逐步前进的过程。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一书中描述了自我认识智能随着生命发展的一个方面,生动地表明了人对于成为一个更纯粹的人的追求,表明了成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他写道:“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个体朝着本真方向发展,认知和接纳,这是一个内向而实在的过程。他远离了非自我的那个人,远离了虚假的存在。他并非尝试比原来的自我更多,带着不安的情感或夸大的防卫。他也不是尝试要比原来的自我更少,带着内疚的情感或自我批判。他日益聆听到心灵与情感最深层隐秘处的存在,更确定而深刻,发现自己更愿意成为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