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人的发展总是建立在自身现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要想完善自身,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构成,表现于主体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保证着个体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地认识世界,并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动的力量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即个体对自身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物—我关系、行为等的认知。包括自我觉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言行和价值,有助于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以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推动自我潜力的实现;如果不能正确、恰如其分地认识自我,不仅不利于扬长避短,而且还会在人际关系等方面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从而阻碍自我的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人们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对自己的感知、所思所想以及意向等内部感受的觉察,并对所观察的情况作初步分析、归纳,依照标准来审视,评估自己,同时引导个体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注意从外部世界转向了内部自我,我们亦称之为自主关注。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觉察、关注的意思。自我觉察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开端,同时贯穿于自我认识、体验、调控过程的始终,是自我认识的初始阶段,它有待上升为自我评价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自我觉察,它是发展的基石。一个发展中的个人会不断地省察自己,而且在省察自己的时候,意志会更高昂,方向感会更确定,会更清楚地体会到对自身发展的希望。研究表明,儿童往往关注外部世界,随着幼儿期向青年期的过渡,自我关注的程度才随之增长(Ullman,1987)。而这种变化的速度和水平与环境和教育直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