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下述四方面是非常关键的,是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基本条件,它们有助于师生解放思想,挣脱传统束缚,勇于追求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与行为。
一、教师更新观念和积极行动
“没有教师,没有他对革新的热情,没有他每时每日的创造,没有他的智慧和良心,没有他的文化素养和良好心灵,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的。”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是最终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需要教师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度,站在切实关心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和使命,从而给予高度重视并自觉更新观念、积极行动。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学习,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以及自身在教学中的使命,并采取积极行动,把正确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
传统的教学理论对于学习的认识是以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为基础的,即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1]。这种认识只是对包括人类和动物在内的学习做了一般意义的理论性描述和解释,它没有突出人的学习的特殊性,而且仅着眼于知识获得和行为改变,因此并不能充分说明教学中学习的特点,也不能“进一步用来解决师生交感互动教学历程中的实际问题”[2]。它遮蔽了教学中的学习“乃人的成长过程,乃为人的整体成长”的本义,是普遍流行的“学习就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观的理论根源。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学中的学习及教学本身偏离了其“为人”的本真,成为被知识和技能所主宰的活动。表现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特定的书本知识和技能;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强**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确定性、教学结果的标准化;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特定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授业、解惑”,“传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都已被忽视;师生关系主要是知识授受,缺乏深层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亦少有合作交流;学习时空局限于课堂……这种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重视知识的承传而对个体建构与创新关注不足;重视机械接受而对体验、对话、理解关注不足;重视“学会知识”而对“学会如何学习”关注不足;重视获得知识技能而对人的整体成长关注不足;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性、主体作用关注不足;重视书本知识而对个体既有及活动中生成的知识经验关注不足;重视课堂而对学生所处的广阔的生活世界关注不足……一言以蔽之,就是“为知识而学习”,遗忘了学习乃人的存在方式,乃是为了人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人沦为“知识的奴仆”,学习不再是人为、为人、属人的活动,不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而异化为欺负人、压迫人、人无法控制的“一个独立运行的机器怪兽”[3],严重阻碍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本应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成了机械、刻板的行为,致使其中的人生命力萎缩,生命感觉钝化,生命智慧缺失,生命适应能力脆化,生命发展畸形……这样的教学无疑难以满足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拥有绽放生命活力的成长快乐,更难以培养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