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借助课程知识理解世界,在知识、人、社会的互动中全面成长的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借助什么样的课程知识交流互动,以什么样的方式彼此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效果。因此,除了需要具备教师的观念更新和积极行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树立整体和谐成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这四方面最基本的条件外,确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课程实施方式,对于保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取得预期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学会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也需要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甚至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等因素的配合。我国正在开展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所强调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此不谋而合。
一、改变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要求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要求无疑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改革后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也更加有利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实社会为核心,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学生亲历亲为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经验、知识、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而有特色的发展。这一课程的设置,对于在新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