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仪式和典礼是一个复合概念,其概念内涵的理解与“学校”和“仪式”、“典礼”都有关,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概念,不是“学校”概念与“仪式”、“典礼”概念的简单相加,仪式和典礼的内涵在学校管理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1.仪式的概念解读
“仪式”一词作为一个专门性词语出现在19世纪。在人类学研究视野和意义范畴内,仪式首先被限定在人类的“社会行为”这一基本表述之上。[1]关于仪式的界定有很多,这里列举当中几个关键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利奇(Leach. E. R)所谓的“仪式”,是广义用法,认为言语(祷词、咒语、圣歌)与手势和使用器物一样,都具有仪式的价值。仪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从日常问候的礼节到宗教活动中的隆重仪式,都可称其为仪式。特纳(Turner. V. W)则相对地缩小了“仪式”的范围,认为仪式专指那些随着社会变迁,具有典礼的形式并发生于确定特殊的社会分层。涂尔干(Durkheim. E)将仪式视作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处于“神圣—世俗”二元体系中神圣的一极。格尔兹(Geertz. C)也认为,仪式是一种圣化了的行动,仪式使人们坚信“宗教观念是真实的”。借助于仪式的象征作用,生存世界与想象的世界得以融合,变为同一个世界。[2]
2.典礼的概念解读
特纳对“仪式”与“典礼”做出区分,认为“仪式”更适合表示与社会过渡相关联的宗教行为,而“典礼”更适合表示与社会状态相关联的宗教行为。仪式是转变性的,典礼则是确认性的。格雷姆斯(Grimcs)在其《仪式研究的起点》中,根据仪式的实际用途,将仪式划分为六种:仪式化、礼仪、典礼、巫术、礼拜和庆典。典礼作为仪式的一种,指的是大型群体的政治性互动,其典型特征是群体间的、政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