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及应对
郑日昌
人是生活在压力中的。婴儿的出世就是一个经受压力的过程,人的一生都是在压力中成长的。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模范、大庆铁人王进喜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可见,压力有其正面的积极功能,没有压力,个人和社会就丧失了进步的动力。
压力是把双刃剑。两类压力对人有害:一是超出人承受力的过强的压力,大惊、大怒、大悲、大喜,均可导致人身体和精神的崩溃;二是引起人负面情绪的持久性压力,连续不断的紧张焦虑、忧愁恐惧,都可使人罹患身体和精神疾病。上述两类压力不但有害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妨碍个人事业前程、家庭和睦乃至社会的安定和谐。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感受。工农大众感受到的更多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到的更多是精神的创伤和个人发展的压力。阶级斗争年代,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压抑和恐惧;和平发展时期,则有很多知识分子感到焦虑和浮躁。
有人说现在是压力时代,知识分子的压力比过去多,比过去大。我对此说存疑。过去有过去的压力,现在有现在的压力。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很难做量的比较。若一定要比较,窃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纵向不比过去大,横向不比工农多。起码笔者个人感受如此。
遥想当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挨批判,做检查,思想改造,劳动锻炼,既触及灵魂,又触及皮肉,压力不能说不多、不大。虽无确切统计资料,仅凭个人所见,因不堪屈辱而自杀或长期郁闷而早亡的人数,应不会少于现在所谓过劳死者。
与往昔相比,当今社会政治何等宽松,经济何等繁荣,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感到压力大者,主要是未经历过苦难、不识愁滋味的青年。因为压力的大小是相对的,同人的承受力有关。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压力太大,而是某些人的承受力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