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二、读音在知识锤炼中夯筑

字体:16+-

(一)母语造就 听说领先

婴儿降生,来到世间,亲人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盼望着孩子快快长大,喊爸叫妈。听到孩子口中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父母兴奋不已,抢着教孩子“爸爸”“妈妈”。父母教孩子“爸爸”“妈妈”,不知教了多少次,终于有一天,孩子因受强烈的语音意识的驱动,从小嘴中突然挤出了“爸……爸”,喊响了“妈……妈”。此后,孩子一看到教自己“爸爸”“妈妈”的人近在眼前,就随口叫起“爸爸”,喊出“妈妈”。其实孩子这时还处于一种朦胧的思维状态中,不太清楚“爸爸”这一概念,一见到类似“爸爸”模样的男人近在眼前就喊“爸爸”。

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是从听音开始的。一个婴儿出生后,在漫长的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全靠听来模仿父母的声音;看见妈妈,随口挤出“妈……妈”的声音;东瞅瞅、西望望,叫起“妈妈”,喊起“爸爸”。他们耳濡目染,形成了概念,分清了妈妈和爸爸,音形不离。他们见物识物,见形发声,闻声说形,音形融合,声形并茂,这就完全激活了大脑中的语言生理机制,催化了认知能力。孩子学说话时从单音字向双音词、多音词发展,从单音字发展到多音词后就会几何式地说词用句,表达思想感情。

语言学研究还表明,从婴儿时起,如果没有类似家庭的语言习得环境,孩子是不会自然说话的。孩子出生后一般在6~12个月形成母语,其间如果没有听到过母语的读音和音符,再学习母语就需要付出努力。10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就能说一口漂亮流利的母语,过了这个年龄,模仿能力会逐渐下降;超过13岁这一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孩子学习语言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到了成年期,学习语言的困难又会加大,非下功夫模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