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效学习与教学——9种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十章 反思性学习

字体:16+-

第一节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一、反思性学习的含义

“反思”同“反省”的含义相近。《现代汉语词典》将“反省” 解释为“旧指自我省察,今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而“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形式,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Hegel)从唯心主义的角度阐述了反思。他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是事后对既有的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透视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1]后来,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阐述反思,他认为反思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纯粹的思维活动,但它根源于实践并由实践决定。

从历史上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受的观念”。较系统地对反思进行论述的学者杜威以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2]美国学者伯莱克(J.Berlak)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3]在教育界,将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进而视反思为行动改进的途径之一的是萧恩(Donald Schon)提出的“行动中反思”和“对行动反思”。

对于“反思性学习”的理解,一般学者认为“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进行学习”。[4]或者认为是对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来进行学习。有学者指出,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5]虽然这一概念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但笔者认为它还存在许多缺陷。比如没有指出反思性学习发生的条件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等。我们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反思性学习作如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