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应用,对婴儿自我认知问题的探讨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研究为我们了解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研究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现代研究大都以婴儿在镜子前面时是否产生自我指向行为,或自我指向行为是否增加为标志来确定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第二是现代研究不再只是一种纯自然的观察,而是在观察中加进了某些实验条件,以使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的指标更加明显。
狄克逊(Dixon,1957)观察了5名4~12个月的婴儿。观察时,将镜子放在婴儿床脚的一端,看婴儿会对镜中自己的形象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如是否对镜中形象微笑,是否对它说话,是否试图用手去摸它等。狄克逊把这些行为表现作为婴儿自我认知的标志。此外,狄克逊还通过一个由单面镜和双面镜组成的实验装置,向婴儿提供三种形象:婴儿本人的形象、婴儿母亲的形象和另一个婴儿的形象。这三种形象有时同时呈现,有时交替呈现,据此观察婴儿是否会对这三种形象作出不同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狄克逊把婴儿的自我认知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妈妈”阶段(mother stage),发生在婴儿4个月左右,表现为对妈妈而不是自己的镜像感兴趣;第二个阶段,“同伴”阶段(playmate stage),发生在4~6个月之间,表现为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可与之打交道的同伴一样对待;第三个阶段,“伴随行动”阶段(action following mirror-image stage),7~12个月之间,婴儿会随着自己发生的动作镜像而做出相同动作;第四个阶段,“畏缩”阶段,从第12个月开始,婴儿此时会有啼哭或逃离自己镜像的反应,婴儿能毫不含糊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狄克逊认为,第一、二阶段完全没有显示任何主体我的迹象;第三阶段婴儿对自己镜像的重复动作尚处于模仿行为和主体我反应之间,或许可认为是主体我的萌芽时期;1岁后婴儿学会按要求指出自己的鼻子或他人的眼睛等反应,表明已有了初步的客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