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觉自我认知指标
视觉自我认知(visual self-recognition)是指儿童能从镜子等媒介物中识别自己的一种认知能力,一般通过镜子、照片、录像等工具进行研究。
如前所述,“标记测验”也被称为“点红任务”(rough task)。点红任务为自我认知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它需要对自我明确的概念性理解。点红任务中婴儿表现出的自我指向行为表明,婴儿已经认识到自我是独立的物质实体,以及是动作、语言、思想和感受的来源(Edwards,Liu,2002),因此,是自我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镜像自我认知(mirror self-recognition,简称MSR)任务从30年前作为研究婴儿自我认知出现的工具开始,就成为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镜子为婴儿提供了一种强制性的视觉刺激。它为婴儿提供两种自我认知线索,一种是相倚性线索,即镜像的行为动作与婴儿自己的行为动作保持一致,婴儿据此线索进行自我再认的能力其实就是对主体我的认知;另一种是特征线索,指镜像与婴儿在身体特征方面的一致性,婴儿依特征线索进行自我再认的能力实际上是对客体我的认知。但是镜像研究无法区分两种线索间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又运用录像和照片的方法来具体研究两种线索下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问题。例如,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1979)进行一系列系统地研究来检验婴儿自我认知的相倚性线索和特征线索。他们的研究由三个实验构成,镜像实验、录像实验和相片实验,研究对象为9~24个月的婴儿。在镜像研究中发现,15个月后的婴儿开始有比较稳定的身体特征的认知,客体我开始发展。录像实验的结果表明,最早的自我认知在9个月时就出现,依据相倚性线索进行。婴儿利用相倚性线索进行自我认知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发展;而对特征线索的结论与镜像研究一致。录像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得到了相片实验的证明,照片只提供特征线索,结果发现15~18个月的婴儿能够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并发现婴儿在构建客体我的过程中,最初涉及的是面部特征。面孔为婴儿提供生存和交流所需要的非言语信息,对于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研究通过非相倚性视觉线索考察视觉偏好测验与镜像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发现表现出自我认知的婴儿在视觉偏好测验中同样表现出对自己形象的兴趣,也就是说,对自己形象兴趣的发展是镜像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