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卷法
罗宾斯(Robins)和比尔(Beer)(2001)认为积极偏向的研究需要提供一个详细的外部标准,用这一标准来测量个体自我评价的偏向,这样才能让将这种偏向从自我评价中分离出来。
目前,研究者对测量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Gramzow,Elliot,Asher,& McGregor,2003;Kurt & Paulhus,2008)。比较常用的有以下3种。
第一种:自我评价与特殊评价标准比较。这里所谓的“特殊评价标准”指测试成绩、平均成绩等。如有研究者采用心理能力测验获得的IQ与自我知觉到的学业能力两个变量来评价儿童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Bouffard,Vezeau,Roy,& Lengelé,2011)。
第二种:基于社会比较的自我评价。让被试与所谓的“一般人”进行比较,或者与同自己身份、地位等特征相似的人进行比较。如研究者让被试采用80个特质形容词对自己从0到9分进行评定,0代表比一般人少得多,9代表远远超过一般人,进而对自恋者以及高自尊的成人进行了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研究(Campbell,Rudich,Sedikides,2002)。盖特纳(Lowell Gaertner)、赛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和常(Kirk Chang)2008年以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以同龄同性别的大学生为标准,对描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同文化特质的形容词(宽容的、合作的、顺从的等)逐一进行自我评价,考察了自我提升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自我评价与社会的公认标准进行比较。基于社会公认标准获得的自我认知偏向是通过将自我认知与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的评价进行比较得到的。有研究通过运用自我评价的分数减去客观标准分数来作为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指标。而这种客观分数的获得多数采用教师、家长、同伴等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进行评定(Hoza,Gerdes,Hinshaw,Arnold,Pelham Jr,Molina,et al.,2004)。如埃万杰利斯塔(Nicole M Evangelista)等对小学3~5年级的多动症(ADHD)儿童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哈特(1985)编制的儿童自我认知量表(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Children,SPPC)得到儿童对自我能力方面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师填答儿童实际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eacher Rating Scale of Child’s Actual Behavior)测得儿童的行为表现,将儿童自我认知评定与教师评定的客观行为得分之间的差异,作为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指标(Evangelista,Owens,Golden,Pelha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