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卷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

字体:1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21世纪的挑战,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中小学要切实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职业技术学校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根据这种要求,国家教委在1994年初正式提出制订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该计划以立项的方式进行,到1996年9月为止,在文(含外语)、理、工、农林、医药、经济和法学七大学科范围内,分批批准了221项课改项目,其中包含985个资助项目。国家教委为此筹集和资助经费700万元,有关部委资助100多万元。目前,有些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8年12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要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科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今后3~5年,将专业由200多种调整到100多种。继续推进‘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建成200个文理科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100个各科类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20个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使之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示范基地。积极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为了加强大学的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3年相继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启动了普通高校精品课程计划。该计划以评审的方式确立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提供经费支持,迄今已经连续进行了十多次精品课程的评选,对普通高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善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鼓励名师讲授大学基础课程,评选表彰教学名师。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规定和措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