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从单一的经费来源到多渠道经费筹措格局的转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使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得以成为现实。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特别是1999年以来规模的急速扩张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国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许多国家用了几十年才实现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2005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2117亿元中,政府财政拨款885亿元,占当年高等教育经费的42%,而包括学杂费、校办产业、社会捐集资、银行贷款、设立教育基金等收入的非财政经费高达当年高等教育经费的58%。由此可见,多种渠道的高等教育筹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如果投资体制改革没有取得突破,仍然只依靠政府投入来办教育,那么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大约只能有当前的一半左右,不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可能实现,而且设备更新、校舍扩建、待遇提高等都难以实现。[10]正是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及由此形成的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这种扩张成为可能。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4%。2012年至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连续五年超过4%,五年累计投入13.5万亿元,超过1952年至2011年六十年累计投入之和。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40%的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