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高中教育卷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字体:16+-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本书第一章中已经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政策。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由此,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通知》[2]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普通高中的改革。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有一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院校,其余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正式被纳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文件实施10年之后,我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已超过半数,达到50.3%。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格局。

1982年8月,教育部将中等专业教育司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司,负责管理中专、职业学校和农业学校。1983年5月9日,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为我国中等教育结构大规模的调整做好了准备。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文件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文件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职业技术教育局面没有打开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的根深蒂固,为此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