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三、南京市高淳湖滨高级中学案例

字体:16+-

南京市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国家级实验区,政府设计的高中实验类型之一就包含“普职融通”实验。南京市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是申报开展这个主题实验的典型代表。

南京市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是一所全新的学校,它是2005年经县政府批准,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同时,它又是一所有近30年办学经验的老学校,它的前身是高淳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9年,1996年升格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二星级学校。2005年,根据高淳县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意见》,原第二中学初高中剥离,高中部搬迁至此,成立“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2006年秋开始面向全县正式招生。

2011年,南京市被列为国家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高淳湖滨高级中学选择了“普职融通高中”的试点项目。2012年3月,学校的46名高中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进入高淳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普通高中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育人机制在南京开始成为现实。

学校选择“普职融通”试验项目,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整个县的生源来讲,高中生源锐减,七八年前一个县有七八千初中毕业生,现在只有3000左右,高中学校面临生源减少的挑战。学校要想在竞争中立足,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就是高考升学率。二是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学生进入社会无一技之长、就业难,而好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也异常突出。三是基于学校现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造成了很多学生的陪读,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基于这些考虑,且以2011南京市的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改革方案为契机,学校进行了“普职融通”试验。

学校的整个改革思路是努力搭建好两座立交桥。一座是人才立交桥,一部分学生对口招生,如电子电工,虽然这些学生高中时候就将自己选择3年都在一个狭隘的专业范围内,具有一定冒险性,但是反过来讲,能有更长时间锻炼自己的业务技能。第二座是课程立交桥。学生们中考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一次选择,但这次选择比较迷茫。因此,学校对高一新生进行普及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认识自己、思考自己与社会怎么嫁接起来。同时,建立了一些跟对口单招的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实践基地,如电子电工、机械专业。定期带学生去实践基地,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学校在高一开设了5大类(农、工、商、服务业等)13门职业课程,如当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淡水养殖、加工操作、物业管理、信息技术与未来、室内装饰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园林绿化等。这些课程的老师有的是高校的,有的是企业的,有的是政府的(如农业局局长讲淡水养殖),也有学校自己的教师。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社会,在高一升高二的时候,他们可以再进行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