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关键数据与国际比较卷

第三节 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字体:16+-

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只有“精英”才能够上大学。而1998年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和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数量后,高等教育日益趋于大众化。常用的判断高等教育所处阶段的指标是毛入学率。所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在读人数与适龄人口数(一般指18~22岁的人口数)的比值。一般而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被认为是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处于15%~50%时,被认为是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50%时,被认为是普及教育阶段。所以,从图2-8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情况可以看出:1990—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低于15%,说明这一阶段为精英化的高等教育阶段;2002—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但低于50%,说明这一阶段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因此,1990—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

图2-8 1990—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

在高等教育整体扩张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体系内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为普通高等本、专科教育人数的比例变化,研究生的人数变化,高中升学率(即高考录取率)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今后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普通高等本、专科教育人数的比例变化

高等教育扩招的过程中,本、专科比例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1997—2002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比例始终高于50%;2003—2008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比例一直略低于50%;2009—2016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比例一直略高于50%,但不会超过55%。这清楚地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初期,本科教育的扩张占据主要力量,随后专科教育的扩张占据主要力量,直到2009年后趋于稳定,并一直保持着本科教育比例微微高于专科教育比例的状态。图2-9是1997—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比例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