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通常而言,对公共教育支出水平的考察很少采用绝对值。这是因为支出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采用绝对值来评判多或少并不具备比较的意义,同时对这一指标的考察还需要考虑纵向的年度对比,以及横向的地区或国家对比,以消除物价、货币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对公共教育支出水平的考察,通常会使用比例这种相对的概念进行。
具体来说,一般学界会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两个指标来考察公共教育支出水平。
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公共财政投入教育领域的资金总量指标。一般认为,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用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探讨教育投入水平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年度间的比较、国际比较等。因此,在讨论教育投资问题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3]
在我国的教育经费统计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反映公共教育支出的主要指标,因此,考察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内一般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指标。
衡量公共教育支出水平的另外一个指标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集中反映了一国或一个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早在1993年,为了保障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经将逐步提高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的衡量指标,并提出要在20世纪末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然而,这一目标却花了近20年,一直到2012年才实现。图5-7是我国1992—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