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关键数据与国际比较卷

第四节 教师的年龄结构

字体:16+-

一、教师年龄结构的含义

所谓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它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发展前景,是保证教育工作连续性的前提。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潜力,也关系到总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人的一生有一个从成长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人的能力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一定年龄后,由于生理这一自然规律的作用,人的能力则转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个处于转折点的年龄,叫“能力转折点”。科学研究表明,体力劳动者的能力转折点是35岁,脑力劳动者的能力转折点是45岁。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应以中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年教师要保持一定比例,通过以老带新、老中青搭配,发挥教师群体的最佳效能。

二、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

(一)普通高校教师年龄结构

从表6-18、图6-22、图6-23中可以看出,各年份各年龄段专任教师的占比是不断变化的。1987—2016年,40岁及以下的教师占比都相对比较突出,但是内部结构却发生了变化:1987—2010年,30岁及以下教师一直占主体;但是从2011—2016年,31~40岁的教师占比开始突出,30岁及以下教师占比甚至低于41~45岁教师,46~55岁教师的占比也非常突出,这与高校教师学历结构的提高有一定的关联。1987年,50岁以上教师占比24.72%,41~50岁教师占比23.85%,40岁及以下教师占比51.43%,老中青教师比例近似为1∶1∶2;2016年,50岁以上教师占比18.54%,41~50岁教师占比26.47%,40岁及以下教师占比54.99%,老中青教师比例近似为0.7∶1∶2.1。从结构比例来看,普通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一直是比较稳定且合理的。

2000年之后,各年龄段的教师几乎都比前期有所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扩招而带来的对教师的一种急迫需求;而且,31~40岁教师人数的增加更加显著,说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人群是普通高校的主要吸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