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是指构成教育的各级各类机构和在这些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各级各类学生规模的发展。该指标从总体上描述了教育供给的特征,即全国有多少教育机构,它们分布在哪里,为多少学生提供服务。
一、普通中小学学校数和校均规模
普通中小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构成,是能够延伸至社会最末端的公共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根据政府财力,使用不同的社会动员策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教育供给体系。从改革开放之初恢复教学秩序,规范办学状况,扭转“**”期间“村村办初中”的低水平盲目办学状况,到整顿后规模急剧缩小,再到发动人民群众办教育,以及完整建立起基础教育体系,整个过程可谓“跌宕起伏”。近10年,学龄人口规模的减少,以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又给我国基础教育供给体系带来了新的影响,供给体系又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图1-1形象地描述出来。
图1-1 1978—2016年普通中小学学校数的变化
注:小学的数量由右轴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1982年,中小学学校数处于急剧减少的状态,政府关闭了很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开始按照教育规律为公众提供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普通高中的规模一直稳定在1.3万~2万所,尽管在此期间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从1983年最低谷629万人上升到2007年的最高峰2 522万人,然后,又降低到2016年的2 367万人。这也可以说明,我国普通高中学校的规模一直在提高,校均学生数一直在提高,从校均规模300多人,扩大为校均规模1 800多人。详细数字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