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颜元、王夫之等著名教育思想家。思想家们丰富的教学思想,有的已经融入我国现代教学体系之中,成为引领现代教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1.对古代教学思想精髓的合理继承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教学思想和原则,这些教学思想和原则朴素而深刻地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
第一,因材施教。我国现代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发展学生个性,主张在全面分析学生性格、兴趣、气质、能力等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原则最早是借鉴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指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他认为,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5]孟子更是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我国现代教学体系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了多方面的继承,并逐步发展出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第二,启发式教学。我国现代教学主张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思是,学生处于想弄懂而未懂透,想说而不能说出的状态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在运用启发诱导策略时,还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礼记·学记》)。教师要善于积极鼓励、督促学生,而非压迫、牵着他们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立即把结果告诉学生,最终达到“和”“易”“思”的良好效果。现代启发式教学强**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也与古代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