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日益完善,开始走向“面对现状,解决问题,提升水平,完善体系,走向世界”的新阶段。[18]在此基础上,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评价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如新课程强调在评价理念上重视发展性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实践和探索了诸多评价的新方法。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诸多学者针对以往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出版了多部理论著作,如陈玉琨等执行主编的《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丁朝蓬著的《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万伟等执行主编的《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刘志军著的《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郭清波主编的“新课程发展性学习评价”丛书(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沈玉顺编著的《课堂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赵必华、查啸虎主编的《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李松华主编的“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价”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马玉宾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小融等著的《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喻汉林主编的《新课堂 新评价 新素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边玉芳著的《学与教的新评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金一鸣主编的《基础教育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树培著的《描述性学生评价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钟启泉、崔允漷等著的《从失衡走向平衡: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顾书明主编的《课程设计与评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朱宁波编著的《国际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崔允漷著的《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同时,关于课程评价改革的相关文章也已超过3000篇。一时间,关于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