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与教学卷

(四)我国逐步确立了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字体:16+-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基本完成了“两基”普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开始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式质量提高。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课程与教学的质量评价工作稳步展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确立了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来说,我国明确了课程与教学质量本身的基本构成要素、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质,以及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一般路径等。

课程与教学质量按照其内容,表现为学校教学中的很多方面,比如,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材质量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规范、教学观念是否先进、教学管理是否有活力、学生学业成就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将课程与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加以概括,可以归纳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业成就四个基本要素,形成一个层次结构,见图5-1。

图5-1 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及其结构层次[45]

对课程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校教学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做出价值判断,即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用理性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检测与考核,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简言之,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工作质量或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有助于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46]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保证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准确、有效的基础,其建构的一般过程如下:首先,明确评价标准。判断课程与教学质量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通常由教育决策者或学校管理者制定。其次,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往往比较抽象、笼统,要使标准可测量,就需要把标准不断细分,列出若干个具体的项目,这就是评价指标。再次,确定权重系数。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果,以便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修正。可见,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课程与教学质量认识的过程。而在诸多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中,教材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质量评价是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