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民办教育卷

二、快速发展期(1993—2002年)

字体:16+-

1992年,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私营、民营经济获得合法性地位。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国家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频出,明确了民办高等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政策导向总体上是鼓励、支持、引导和管理,但其间也出现过限制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1993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行政规章《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了民办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规定了民办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办学宗旨,阐述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此后的《教育法》《关于民办学校向社会筹集资金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和文件都不断重申民办高等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1994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民办西京大学(筹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了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却没有像民办职业教育、民办成人教育和民办学前教育那样得到大力支持,反而受到限制,条例中特别强调“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不过,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国家的政策就发生了转向,从限制变成明显的鼓励和支持。199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颁布,其中第六条提到“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此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不断明确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的支持态度。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出,城乡居民教育消费意愿十分强烈,居民家庭储蓄中有相当的比例准备用于教育,现有教育资源还有很大潜力,社会力量也有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尝试举办民办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