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以来,普惠性学前教育和普惠性民办园的研究与实践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7月13日,在中国知网分别以“民办幼儿园”“民办园”“民办学前”为篇名关键词,检索出文献共1213条,普惠性民办园的相关研究占民办学前教育研究的12.4%。同时,普惠性民办园也是国家政治活动和政策制定关注的热点。例如,2018年全国两会中“学前教育”居教育主题词榜首,而在学前教育关注点中“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普惠性”排在前两位。[89]我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关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例如《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
下面将主要围绕普惠性民办园的基本问题(内涵与特点)、民办园普惠性发展的驱力与保障(扶持政策与财政投入机制)、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中的问题及破解等方面进行分析,既包括学理层面的问题,也包括政策与实践层面的热点和难题。
(一)普惠性民办园的内涵与特点
普惠性民办园是指“受政府资助或委托提供学前教育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合理、有质量保证的民办园”[90],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由政府认定挂牌,收费可以被普通大众接受,质量有保证,政府给予较多资助与监督的幼儿园”[91]。其实质是政府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有资质的民办园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普惠性民办园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和条件:第一,办园的主体是公益性组织、企业或公民个体,园所有明确的法人;第二,办园资质合格;第三,服务对象是对学前教育有需求的普通民众(包括部分弱势人群);第四,面向大众定价,其收费控制在大部分群众都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五,按照我国有关政策可以获得一定的政府优惠政策或资金扶持。[92]概括起来,其突出特点是:社会公益性、质量保证性、收费适度性、政府补偿性、监管约束性[93],其核心特性是“有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