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卷

二、儿童发展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字体:16+-

20世纪90年代儿童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研究人员队伍构成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部分专职干部与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到研究队伍之中。研究成果以国家发展规划、政策法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集等多种形式呈现。研究者越来越重视量表等测查工具的使用,翻译修订了一些国外的经典量表并建立适应中国儿童发展的常模,亦有研究者针对研究问题自编了一些研究工具。比如白学军编制了儿童思维发展水平测验[27],李辉编制了学前及初小儿童中文识字量表[28],吴放、邹泓翻译修订了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29]。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研究仍关注体格发育、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几方面,但研究者意识到片面关注发展的某一方面是不完整的,在做项目设计时会综合考虑儿童发展的各方面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多重环境因素。

(一)儿童体格发育

为了解自1985年调查之后10年来我国儿童生长变化趋势及营养状况,同时积累系统的历史性资料,卫生部妇幼司于1995年组织进行第三次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调查,并于1996年对9市城区儿童期单纯性肥胖进行第二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身高、体重与1985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郊区儿童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区,城郊差距进一步缩小。我国儿童在此10年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大于同时期的日本儿童,实际生长水平正在接近或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儿童,说明我国儿童的生长水平和营养状况在1985—1995年的10年间又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研究也发现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些问题,如学龄前儿童的胸围增长很少,郊区儿童也出现了体重、身高快速增长而胸围增长很少甚至不增长的趋势;城区学龄前儿童体重与身高增长幅度不成比例,体重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身高增长幅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