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字体:16+-

师资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因素,其数量、素质及结构都将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发展进程与质量。中国城乡之间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核心问题就是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边远地区、贫困山区难以补充合格教师任教,教师流失严重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从而使得教师工资的发放完全取决于基层地方政府的财力。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地方财政多处于贫困状态。而现行体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地方教育财政不具有宏观调控责任,因此我国至今未能建立起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财政保障体制,使得这些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一问题不解决,必将导致以工资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教师难以养家糊口,更谈不上吸引和留住外来优秀人才的问题。据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国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小学教师有2.15%,初中教师有8.02%。其中很多教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不当,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经费的支持能力不相适应。生师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源以及师资的使用效益。过大的生师比反映出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不足,较小的生师比则表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较大,教育质量较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对全球190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越是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生师比越小;越是欠发达国家,其生师比越大。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短缺,小学教师分科授课,中学选修课比例较小,大班额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发达国家办学条件良好,小学教师往往包班上课,中学选修课很多,实际班级规模小。据对发达国家的统计,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生师比会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