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年限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7%。同时,随着人们对于更高等级的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在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问题成为我国新的时期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集中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普及高中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和五个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一是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是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四是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普及义务教育的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但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过程中,还存在“四类地区”“三类特殊群体”“三个突出问题”等,这是我国当前在普及高中教育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类地区”指的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这个底部托起来。《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指出,我国当前仍然有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目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贫困地区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并且不均衡,效益不高。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拮据,且大多为“吃饭”财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头经费,教育经费很难实现“三个增长”、达到“三个比例”,对于教育事业费中的公用经费,有的地方几乎为零,教育费附加征而不返或随意挪用现象较为常见。二是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贫困地区学习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不仅表现为设施老旧,而且部分设施还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师资不足,数量缺额,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亟待提升。一方面,教师整体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校无力满足教师培训、外出培养、观摩学习的需求。四是贫困家庭无力使子女接受更多教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较低,许多家庭无力支付孩子上学所需费用,不少贫困地区的学校贫困学生占比较大,他们往往因为家庭无力负担上学所需的费用而正在或即将面临辍学问题。五是贫困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很多学校还未建立激励制约机制,不能调动学校行政人员与老师的积极性。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度有待提高,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基础相当脆弱。一方面,所谓“基本普及”,是指85%的人口覆盖地区实现“普九”这一要求,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这一目标远未实现;另一方面,即便在“普九”已经验收的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也是很不稳固、质量较低的,不少地区的辍学率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