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

三、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字体:16+-

(一)关于基础知识与教材内容现代化的问题

我国教材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材中如何体现双基,如何确定双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应从我国实现四化、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教材的内容,并且从我国目前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来安排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有人认为,教材的基础知识主要取决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规律。还有人认为,基础知识第一步应该是“生活实践最常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步是“下一步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第三步是一些关键时刻必须具备的知识。有人认为,教师水平和学生的准备状况是变化的而且参差不齐,因此不能作为确定教材基础知识的主因子,而应考虑三个因素的结合:一是中小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二是学科本身的发展状况;三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吕达认为,基础知识的选择应当是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钟启泉认为,基础知识具有多层次性(事实知识、方法论知识、规范知识、价值知识),应从量与质(正确性、概括性、具体性、系统性、永恒性、变易性、意义性)两个方面确定基础知识。[11]戴汝潜提出确定基础知识的方法:优选能兼顾多方面作用的知识点,具有深远意义的知识点和学科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知识点。曾天山认为,基础是系统中的基础,因而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具有相对性;而基础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基础中的内容也是分层次的,这是确定基础知识的必要前提。由此确定的基础知识是针对升学与就业需要的,是源自科学知识本身的,体现科学发展水平,应用范围最广泛,最具通用性,学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