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

第六章 义务教育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字体: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德育改革概述

一、德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长足进步,带来了整个社会在物质生活上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舒适。人们越来越陶醉于由经济变革和物质丰饶所带来的物质享受之中,从中得到了轻松的娱乐与充分的宣泄。然而人们逐渐发现,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的精神上的满足感。相反,很多人却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失落。最终,人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选择了最为切实的道路: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被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所取代,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已不再被热情追寻。人们原有的平均观念、螺丝钉观念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必然会打破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

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社会中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更是具有重要作用。而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又将以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为基础。一方面,受整个社会思想界对主体的追寻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萌发,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我”与“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思想上的不成熟,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时,他们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前程尚缺乏一定的信仰,他们对人际关系和权威尚缺乏应有的信任,对个人的职责尚缺乏应有的信守。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尚缺乏抗诱能力,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追求单纯物质性和感官快感性的及时行乐倾向。面对与人类共同利益相关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及法律和道德规范,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压抑和烦恼,自由散漫作风有所滋长。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念出现了一些明显冲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学生在信仰上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单一和坚定,他们已经开始从更深、更广、更现实、更多元化的角度来认识、体味人生及其生存环境;随着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和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的情况下,“自我中心”成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由于青少年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他们对于自我的理解带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社会”与“他人”被逐渐地遗忘了。价值选择上的困惑带来的是行为上的失范。过去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为他人服务等观念由于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正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做一个现实的人”。分数和学校乃至班级的排名成为许多青少年学生主动或被动追求的目标。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个人利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比重则相对缩小。在耀眼的物质光环下,曾经激励人们奋斗的道德精神被一些人视为虚无缥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