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

三、德育的新进展

字体: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在改革中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上的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观念上进步的核心是“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教育界也不例外,邓小平同志多次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强**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并“自告奋勇”亲自抓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各界和教育战线“解放思想”的进程相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个指导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其“拨乱反正”的核心是把以往扭曲了的德育恢复过来。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打破德育政治化、工具化的局限,强调德育发展人、提升人的素质的功能;重新确定了德育的地位,并认为德育应该有一个恢复期,逐步走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德育发展轨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德育工作者不断深化对德育理念的认识,强调德育实践的着力点,最终形成了这一阶段的德育实践的特征。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对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时期,“以人为本”,促人向善及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德育发展的方向。

(二)德育理论研究上的深化

思想观念上的解放促进了德育学术思想观点的全面深化,这集中体现为德育理论研究者对德育概念的辨析、德育本质与功能的揭示以及德育范式的创新。“大德育”的概念被逐渐认可,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20世纪90年代,德育课程也开始进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专家和学者们确定了德育课程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大德育课程体系”,课程类型主要为知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课程、学科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校本德育课程五种。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并推动了我国德育课程的建设,对德育本质与功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化,揭示出德育的本质就其存在特性而言具有适应性,就其价值特性而言具有超越性,德育不仅有政治功能,而且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享用性功能、自然性功能、对人的发展的主导功能、对学校教育的导向功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等。在德育范式研究方面,则提出了情感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活动性德育、心育、生态德育等新范式。这一系列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使德育的概念、本质、功能和范式逐渐完整和明晰起来,为新时期更新德育观念,确定德育地位及德育改革理清思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德育机制、德育测评研究等方面,德育理论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使德育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