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二、乡村教师政策的变迁逻辑与特点

字体:16+-

乡村教育具有公共性,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为维持乡村教育的公共属性、体现教育公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直位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纵观改革开放40年乡村教师政策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政策整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乡村教师政策变迁与乡村教育发展具有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迈进“深水区”,乡村教师政策由最初的调整恢复逐步转变为现阶段的全面深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教师法》(1993年)等较为侧重教师基本政策体系的建立。21世纪初,在国家关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的背景下,乡村教师政策备受关注,例如,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现阶段,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的多重矛盾与问题对出台综合性的乡村教师政策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组合拳”战略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顺利出台。

(二)乡村教师政策内容由单一原则走向综合灵活

与政策变迁阶段相对应,乡村教师政策整体取向表现为由单一原则走向综合灵活。自1978年始,乡村教师政策变迁大致经过了由追求教师队伍稳定、学历合格到强**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动态过程。例如,1981年颁布的《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中若干具体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主要关注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等措施,补充教师数量,努力维持教师队伍稳定。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出台反映了教师政策关注重点转变为开展继续教育,保证教师学历合格。2000年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及随后颁布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教师聘任制,则体现出政策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06年至今,尤其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乡村教师建设方方面面问题的关注,是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