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
1.劳动参与率下降
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内已经参加劳动和要求参加劳动的社会总劳动人口占劳动资源总数的比例。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劳动资源中受教育的人数比例上升,劳动参与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从1995—20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从1995年的7.14亿人持续增长到2005年的峰值7.8亿人,随后5年稳定在7.8亿人左右。同时期的劳动参与率从88%下降到79%,几乎下降了10个百分点。[4]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出生人口减少,自2012年劳动力供给总体减少,这导致我国劳动人口规模开始逐渐减小。
2.适龄劳动力不足
过去4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保持着相对较为年轻的结构,人口抚养比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为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然而,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及结构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在逐渐老化,并且近年来有加速趋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78年的34岁下降到1986年的33.5岁,然后逐渐提高到2010年的38岁。[5]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变化加重了劳动技能人才的缺口,虽然我国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并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短时间内我国劳动力缩减和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不会缓解。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预测显示,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将从2010年的3.94亿人持续减少到2020年的2.85亿人和2030年的1.69亿人。[6]
(二)我国劳动人口变化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我国必须经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迅速升级。然而,未来我国劳动力规模快速缩小和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的基本发展趋势,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减少,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样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问题更加严峻。我国劳动力存在以下问题:劳动力参与率下降,适龄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适龄劳动力减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亟须通过职业教育以增加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来解决劳动技能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