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阶段(1978—1997年)
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体系初步恢复和建立,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初步提出中高职衔接为主要特征,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阶段。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曲折的历史。“**”期间大批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被迫停办,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的情况。普通高中毕业生中,除少数升入大学外,每年有数百万人需要劳动就业,但他们又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各行各业急需技术力量,但对招来的新工人还得进行两三年的学徒培训,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79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毕业生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有726.5万人,而在职业教育领域仅有中专毕业生18.1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2万人,约占该年高中阶段毕业生的4%。由于那时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较小,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8%,绝大多数普通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没有就业技能。[1]
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同样指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的问题,提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的现实需求。该文件提出:“可适当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经过调整改革,要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在整个高级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大大增长。”另外提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的毕业生,可以报考高等院校。报考对口专业的考生,考试成绩在同一分数段内,优先录取。”由此,我国开始加大力度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的衔接问题。